Part1Linux性能优化
1性能优化
性能指标
高并发和响应快对应着性能优化的两个核心指标:吞吐和延时
图片来自: www.ctq6.cn
- 应用负载角度:直接影响了产品终端的用户体验 
- 系统资源角度:资源使用率、饱和度等 
性能问题的本质就是系统资源已经到达瓶颈,但请求的处理还不够快,无法支撑更多的请求。性能分析实际上就是找出应用或系统的瓶颈,设法去避免或缓解它们。
- 选择指标评估应用程序和系统性能 
- 为应用程序和系统设置性能目标 
- 进行性能基准测试 
- 性能分析定位瓶颈 
- 性能监控和告警 
对于不同的性能问题要选取不同的性能分析工具。下面是常用的Linux Performance Tools以及对应分析的性能问题类型。
图片来自: www.ctq6.cn
到底应该怎么理解"平均负载"
平均负载:单位时间内,系统处于可运行状态和不可中断状态的平均进程数,也就是平均活跃进程数。它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CPU使用率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其中不可中断进程是正处于内核态关键流程中的进程(如常见的等待设备的I/O响应)。不可中断状态实际上是系统对进程和硬件设备的一种保护机制。
平均负载多少时合理
实际生产环境中将系统的平均负载监控起来,根据历史数据判断负载的变化趋势。当负载存在明显升高趋势时,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查。当然也可以当设置阈值(如当平均负载高于CPU数量的70%时)
现实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混淆平均负载和CPU使用率的概念,其实两者并不完全对等:
- CPU密集型进程,大量CPU使用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两者一致 
- I/O密集型进程,等待I/O也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CPU使用率并不一定高 
- 大量等待CPU的进程调度会导致平均负载升高,此时CPU使用率也会比较高 
平均负载高时可能是CPU密集型进程导致,也可能是I/O繁忙导致。具体分析时可以结合mpstat/pidstat工具辅助分析负载来源
2CPU
CPU上下文切换(上)
CPU上下文切换,就是把前一个任务的CPU上下文(CPU寄存器和PC)保存起来,然后加载新任务的上下文到这些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,最后再跳转到程序计数器所指的位置,运行新任务。其中,保存下来的上下文会存储在系统内核中,待任务重新调度执行时再加载,保证原来的任务状态不受影响。
按照任务类型,CPU上下文切换分为:
- 进程上下文切换 
- 线程上下文切换 
- 中断上下文切换 
进程上下文切换
Linux进程按照等级权限将进程的运行空间分为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。从用户态向内核态转变时需要通过系统调用来完成。
一次系统调用过程其实进行了两次CPU上下文切换:
- CPU寄存器中用户态的指令位置先保存起来,CPU寄存器更新为内核态指令的位置,跳转到内核态运行内核任务; 
- 系统调用结束后,CPU寄存器恢复原来保存的用户态数据,再切换到用户空间继续运行。 
系统调用过程中并不会涉及虚拟内存等进程用户态资源,也不会切换进程。和传统意义上的进程上下文切换不同。因此系统调用通常称为特权模式切换。
进程是由内核管理和调度的,进程上下文切换只能发生在内核态。因此相比系统调用来说,在保存当前进程的内核状态和CPU寄存器之前,需要先把该进程的虚拟内存,栈保存下来。再加载新进程的内核态后,还要刷新进程的虚拟内存和用户栈。
进程只有在调度到CPU上运行时才需要切换上下文,有以下几种场景:CPU时间片轮流分配,系统资源不足导致进程挂起,进程通过sleep函数主动挂起,高优先级进程抢占时间片,硬件中断时CPU上的进程被挂起转而执行内核中的中断服务。
线程上下文切换
线程上下文切换分为两种:
- 前后线程同属于一个进程,切换时虚拟内存资源不变,只需要切换线程的私有数据,寄存器等; 
- 前后线程属于不同进程,与进程上下文切换相同。 
同进程的线程切换消耗资源较少,这也是多线程的优势。
中断上下文切换
中断上下文切换并不涉及到进程的用户态,因此中断上下文只包括内核态中断服务程序执行所必须的状态(CPU寄存器,内核堆栈,硬件中断参数等)。
中断处理优先级比进程高,所以中断上下文切换和进程上下文切换不会同时发生
CPU上下文切换(下)
通过vmstat可以查看系统总体的上下文切换情况
vmstat 5         #每隔5s输出一组数据
procs -----------memory---------- ---swap-- -----io---- -system-- ------cpu-----
 r  b   swpd   free   buff  cache   si   so    bi    bo   in   cs us sy id wa st
 1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5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18    60    1    1  2  1 96  0  0
 0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 2  450 1176  1  1 99  0  0
 0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 8  429 1135  1  1 98  0  0
 0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 0  431 1132  1  1 98  0  0
 0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10  467 1195  1  1 98  0  0
 1  0      0 103388 145412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 2  426 1139  1  0 99  0  0
 4  0      0  95184 145412 511108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 74  500 1228  4  1 94  0  0
 0  0      0 103512 145416 511076    0    0     0   455  723 1573 12  3 83  2  0
- cs (context switch) 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 
- in (interrupt) 每秒中断次数 
- r (runnning or runnable)就绪队列的长度,正在运行和等待CPU的进程数 
- b (Blocked) 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 
要查看每个进程的详细情况,需要使用pidstat来查看每个进程上下文切换情况
pidstat -w 5
14时51分16秒   UID       PID   cswch/s nvcswch/s  Comman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 1      0.80      0.00  system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 6      1.40      0.00  ksoftirqd/0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 9     32.67      0.00  rcu_sche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11      0.40      0.00  watchdog/0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 32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khugepage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 271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jbd2/vda1-8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1332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argusagent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5265     10.02      0.00  AliSecGuar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7439      7.82      0.00  kworker/0:2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7906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pidstat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 8346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sshd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20654      9.82      0.00  AliYunDun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25766      0.20      0.00  kworker/u2:1
14时51分21秒     0     28603      1.00      0.00  python3
- cswch 每秒自愿上下文切换次数 (进程无法获取所需资源导致的上下文切换) 
- nvcswch 每秒非自愿上下文切换次数 (时间片轮流等系统强制调度) 
vmstat 1 1    #首先获取空闲系统的上下文切换次数
sysbench --threads=10 --max-time=300 threads run #模拟多线程切换问题
vmstat 1 1    #新终端观察上下文切换情况
此时发现cs数据明显升高,同时观察其他指标:
r列: 远超系统CPU个数,说明存在大量CPU竞争
us和sy列:sy列占比80%,说明CPU主要被内核占用
in列: 中断次数明显上升,说明中断处理也是潜在问题
说明运行/等待CPU的进程过多,导致大量的上下文切换,上下文切换导致系统的CPU占用率高
pidstat -w -u 1  #查看到底哪个进程导致的问题
从结果中看出是sysbench导致CPU使用率过高,但是pidstat输出的上下文次数加起来也并不多。分析sysbench模拟的是线程的切换,因此需要在pidstat后加-t参数查看线程指标。
另外对于中断次数过多,我们可以通过/proc/interrupts文件读取
watch -d cat /proc/interrupts
发现次数变化速度最快的是重调度中断(RES),该中断用来唤醒空闲状态的CPU来调度新的任务运行。分析还是因为过多任务的调度问题,和上下文切换分析一致。
某个应用的CPU使用率达到,怎么办?
Linux作为多任务操作系统,将CPU时间划分为很短的时间片,通过调度器轮流分配给各个任务使用。为了维护CPU时间,Linux通过事先定义的节拍率,触发时间中断,并使用全局变了jiffies记录开机以来的节拍数。时间中断发生一次该值+1.
CPU使用率,除了空闲时间以外的其他时间占总CPU时间的百分比。可以通过/proc/stat中的数据来计算出CPU使用率。因为/proc/stat时开机以来的节拍数累加值,计算出来的是开机以来的平均CPU使用率,一般意义不大。可以间隔取一段时间的两次值作差来计算该段时间内的平均CPU使用率。性能分析工具给出的都是间隔一段时间的平均CPU使用率,要注意间隔时间的设置。
CPU使用率可以通过top 或 ps来查看。分析进程的CPU问题可以通过perf,它以性能事件采样为基础,不仅可以分析系统的各种事件和内核性能,还可以用来分析指定应用程序的性能问题。
perf top / perf record / perf report (-g 开启调用关系的采样)
sudo docker run --name nginx -p 10000:80 -itd feisky/nginx
sudo docker run --name phpfpm -itd --network container:nginx feisky/php-fpm
ab -c 10 -n 100 http://XXX.XXX.XXX.XXX:10000/ #测试Nginx服务性能
发现此时每秒可承受请求给长少,此时将测试的请求数从100增加到10000。在另外一个终端运行top查看每个CPU的使用率。发现系统中几个php-fpm进程导致CPU使用率骤升。
接着用perf来分析具体是php-fpm中哪个函数导致该问题。
perf top -g -p XXXX #对某一个php-fpm进程进行分析
发现其中sqrt和add_function占用CPU过多, 此时查看源码找到原来是sqrt中在发布前没有删除测试代码段,存在一个百万次的循环导致。将该无用代码删除后发现nginx负载能力明显提升
系统的CPU使用率很高,为什么找不到高CPU的应用?
sudo docker run --name nginx -p 10000:80 -itd feisky/nginx:sp
sudo docker run --name phpfpm -itd --network container:nginx feisky/php-fpm:sp
ab -c 100 -n 1000 http://XXX.XXX.XXX.XXX:10000/ #并发100个请求测试
实验结果中每秒请求数依旧不高,我们将并发请求数降为5后,nginx负载能力依旧很低。
此时用top和pidstat发现系统CPU使用率过高,但是并没有发现CPU使用率高的进程。
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时我们分析时遗漏的什么信息,重新运行top命令并观察一会。发现就绪队列中处于Running状态的进行过多,超过了我们的并发请求次数5. 再仔细查看进程运行数据,发现nginx和php-fpm都处于sleep状态,真正处于运行的却是几个stress进程。
下一步就利用pidstat分析这几个stress进程,发现没有任何输出。用ps aux&



 QQ
QQ Telegram
Telegram